又到一年暑期“三下鄉”時,青年學子“鄉”約社會實踐的熱情似盛夏如火般的驕陽,燃燒著青春與智慧。田間地頭、街頭巷尾,到處是大學生們奔波的身影。
安青網訊 又到一年暑期“三下鄉”時,青年學子“鄉”約社會實踐的熱情似盛夏如火般的驕陽,燃燒著青春與智慧。田間地頭、街頭巷尾,到處是大學生們奔波的身影。密密麻麻的實踐日記里,有民意走訪、社情觀察,更有人文故事及專業思考。他們用沾滿泥土的雙腳,記錄著、見證著也助力著時代的變遷,書寫出別有洞天的青春芬芳。
關鍵詞:國情觀察
高 校:黃山學院
青年學子集結金寨賡續紅色血脈
革命博物館聽講解
黨史宣講
重走紅色路,青春再出發。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論述,讓大學生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用實際行動慶祝建黨100周年,7月8日,黃山學院國情觀察調研團隊前往金寨縣梅山鎮開展為期六天的大學生“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踏尋紅色足跡,緬懷革命先烈
7月9日上午,在梅山鎮政府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團隊全體成員來到了著名的紅色革命圣地——紅軍廣場。紅軍廣場包括革命烈士紀念塔、金寨縣革命博物館、紅軍烈士墓園、洪學智將軍紀念碑和金寨縣紅軍紀念堂,是展示金寨革命歷史和紅色文化的重要場所,參觀紅軍廣場并深入調研學習,是了解紅色故事、重溫紅色記憶、重走紅色道路的重要途徑。
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面對鮮紅的黨旗重溫入黨誓詞,全體成員肅立默哀,向革命烈士三鞠躬,并獻上花籃,追懷先烈們的革命情懷和豐功偉績,表達對革命烈士的崇高敬意。在金寨縣革命博物館,團隊成員認真聽取了講解員的講述,沿著長征路,一步步走進金寨光輝的革命歷史歲月。一幅幅生動的圖片、一件件沉淀著歲月的革命老物讓團隊成員不禁駐足凝望,近距離感受新中國成立的艱難歷程和在黨領導下的中國革命發生的滄桑巨變,感受金寨“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的光輝歷史,并從中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汲取奮進的力量。
革命故事進基層,紅色事跡傳萬家
下午3時,實踐團在紅軍廣場開展了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宣講成員在活動開始前,深入挖掘了金寨的紅色革命資源,對金寨歷史進行了充分的調研和深入學習,為講好紅色故事做了充足的準備。宣講從金寨的革命老區背景引入,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金寨的講話展開,團隊成員列舉了“立夏節起義”“六霍起義”“將軍洪學智”“‘三讓將軍’徐立清”等四個故事,結合自身體會,聲情并茂地講述了金寨的革命歷史;顒蝇F場氣氛高漲,許多群眾駐足聆聽,反響熱烈。宣講活動結束后,現場的許多群眾感悟頗深,紛紛將自己對建黨百年的感想書寫在展板上,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美好祝愿。本次宣講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將紅色故事傳遞到基層,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激勵廣大群眾學黨史、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賡續紅色的精神血脈,傳承紅色文化。
此次“三下鄉”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經過前期精心策劃和安排,活動以“國情觀察”為主題,團隊成員將目光聚焦于群眾生活各方面的改變,從疫情防控、黨史教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方面對我國的基本國情進行深入調研,對金寨的革命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助力用好、用活紅色資源,同時開展“我為群眾辦件事”系列志愿服務活動。
關鍵詞:鄉村振興
高 校:宣城職業技術學院
郎溪縣“社會課堂”成兒童“加油站”
“走走走走走,我們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我們去郊游……”7月12日上午,從郎溪縣姚村鎮紅旗村老年活動中心飄出甜甜的兒歌聲。宣城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志愿者周欣雅一句一句地教唱,一群圍桌而坐的小朋友有板有眼地學唱。原來,宣城職業技術學院2021年以“青春逐夢之旅 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服務隊在這里開設了“社會課堂”。
來自當地的24名少兒,年齡從4歲到14歲不等,跟著大學生志愿者學唱歌、繪畫、舞蹈,做手工和排練兒童劇等。幾遍下來,周欣雅鼓勵少兒站起來獨唱:“白云悠悠,陽光柔柔……”他們在“大哥哥大姐姐”的陪伴下歡度暑假。
“我在拉絲廠做活,老伴不識字,著急小孫子的暑假作業沒人管,正巧宣城職業技術學院的大學生來村里支教,我的孫子就報了名,除了輔導作業,還教唱歌、跳舞,都是免費的,這樣的事,真是太好了。感謝他們!”紅旗村永安組的郭大叔表示。
據了解,宣城職業技術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隊除了義務支教,還有一項內容就是設立了醫療組,調研農村老年人醫療與健康狀況,并為調查對象測量血壓、宣傳衛生保健知識等。來自該校2020級護理班的大學生志愿者姜旭表示:“走訪村里的老年人,與他們促膝談心,可以真切地了解農村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和醫療保障情況。同時,目睹了美麗鄉村建設給紅旗村帶來的變化,對村里的風土人情和產業發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這個‘社會課堂’拓展了我們的視野。”
據該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隊指導教師張耀茹介紹:“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共組織了2名指導教師和10名大學生志愿者參與,主要來自學前教育、醫護和機電等專業,旨在引導和幫助我們的大學生上好‘理論+實踐’的‘思政課’,讓他們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
大學生志愿者現場教學兒童唱歌、跳舞
大學生志愿者現場教學兒童繪畫
關鍵詞:產業振興
高 校:華中農業大學
肥西荷花與蓮花產業迎來“智囊團”
腳沾“泥土”的實踐團隊
參觀種植基地
7月13日下午,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林學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抵達合肥市肥西縣山南鎮長莊村,在合肥市植物園科普中心宇勝教師的帶領下,考察了當地荷花、蓮花的種植和相關產業發展情況。隨后,團隊成員們通過走訪村民、與當地村委交流以及參與荷花生產等形式深入地剖析長莊村荷花與蓮花產業發展路徑。
當天上午,大學生們參觀長莊生態養殖科技園五個園區,分別是百荷園、百蓮園、百花園、百蔬園和百藥園,學習并記錄了部分荷花與蓮花特色品種。在隨后的兩天中,大學生們走訪了多戶村民調研關于荷花、蓮花產業的發展現狀。一戶外出務工人員介紹,除了打工這一經濟來源,荷花相關產業也帶給了他一定的收入,如在荷花節上賣荷花、二次加工及銷售產品等。還有村民介紹,以往沒有荷花節時由村委會負責產品的銷路,村民只需要進行荷花、蓮花的養護即可。同時,大學生們從村里已脫貧戶口中得知,在荷花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政府每年每畝地給農戶發放500元,并額外按勞動量發放務工費。目前,該村的荷花產業依然停留在春天賣種苗、夏天賣蓮蓬、秋天加工蓮子與荷葉茶的傳統模式,經濟效益比較低。
大學生們了解到長莊村的發展歷程及未來規劃后,就長莊村目前面臨的一些問題與村干部進行交流,掌握到有關建設用地緊缺、荷花產業經營人力不足、農村勞動力不夠以及產品運輸成本過高等四大難題。結束兩天的考察與走訪,大學生們還參與到荷花與蓮花的種子篩選、各雜交品種性狀記錄和雜交套袋等生產實踐中。未來,該村計劃充分發揮其經濟效益之外的觀賞、生態效應,帶領長莊村進一步振興,例如結合小井村的革命背景,建設“以蓮喻廉”廉政教育基地、鄉村振興學院,并附加餐飲住宿、游客接待中心、農產品銷售中心平臺等相關配套設施。這些產業振興的“信號”,讓大學生們興奮而期待。
“任何知識要轉化成真正的本事都需要實踐的鍛煉和經驗的積累,尤其是農學類專業,更不能空談理論。在長莊村的實踐過程中,隊員們的成長不僅僅體現在專業知識的積累與運用上,更體現在大家對所學專業、所處領域的價值認同感的提升上,這是我們此行珍貴的收獲之一。”赴安徽實踐團隊長、來自華中農業大學園林專業的周雯潔說道。
□本報記者謝婷婷,通訊員張瑞、張耀茹、周雯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