碭山縣自2017年9月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以來,堅持集中群眾智慧、依靠群眾力量的群眾工作路線,堅持民生工程“政府辦、人民干、人民管...
碭山縣自2017年9月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以來,堅持集中群眾智慧、依靠群眾力量的群眾工作路線,堅持民生工程“政府辦、人民干、人民管、人民享”的工作理念。截至2021年7月,已經惠及學生210434人次,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學校覆蓋率、學生受益率均達到100%,在6月份安徽省民生辦的績效考核中榮獲了98.94%綜合滿意度,打造了全縣農村孩子“吃得好”“吃得營養”“吃得均衡”的幸福工程。
智慧聯席,督查聯動,打造清白又明白機制
為充分發揮法律法規政策的剛性規制作用,碭山縣組建了由縣教育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疾控中心組成的聯合培訓指導督查小組,發揮政府職能部門在營養餐管理中的主導作用,確保政府職責時時在位、處處在責。經過四學年的探索中,碭山建立與實施了每學期開學初的業務培訓制、每學期期中和期末時的營養專干述職制、每月初的隱患大排查大整改制、不定時的學區互查制、薄弱學校的現場會制、財務賬務公示制,在全縣打造了統一的高標準。
四學年中,碭山縣相關職能部門成立了累計160多人次的培訓組和督查組,針對常規工作中的25個業務項目,培訓了全縣的營養餐專干、食材供應商、食堂從業者與其他相關人員等2700人次;對全縣220多所學校食堂開展了2000多項次的“校校到”的專項督查活動,發現和督導整改問題310多項次,批評教育相關工作人員50多人次,勒令辭退2人,彰顯從業人員的清白,給家長和群眾以明白,剛性展現了民生工程的公開、透明的大愛。
食堂開放,菜單公開,打造扶智又扶貧工程
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碭山縣始終把民生工程與脫貧攻堅統一起來,“人民干”,是碭山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創新實踐。碭山縣創新實施了建檔立卡家庭家長到食堂從業制,讓其在食堂發揮特長或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拓寬貧困家庭脫貧致富渠道;創新實施家長開放日制,達到食堂從業健康標準的家長代表,到學校食堂參與到午餐制作的適當環節中,一起做出自己放心的飯菜。
四學年來,全縣220多所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學校聘用幫扶了貧困戶2100多戶次、惠及6000多人次;舉辦家長開放日150多次,到校輪值家長9900多人次,幫助學校食堂處理各項勤雜事務;學校接待隨機到訪家長6000多人次,真正把“營養餐”打造成為“人民干、人民愛”的放心工程。
美德當先,督察在任,打造干凈又營養午餐
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人民群眾監督的力量,把“人民管”貫穿在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始終,是保障高質量營養餐的又一法寶。碭山縣各學校成立了由村干部代表、教師代表、家長代表、學生代表組成的營養膳食委員會,對學校營養餐工作實施全程督查;成立了由縣教育局監察室牽頭、各學校黨支部紀檢委員組成的督查員隊伍,強化對營養餐運營過程的紀檢督查;成立了由各班紀律委員和生活委員組成的“光盤督查小組”,加強對各班學生健康飲食、量力盛飯不浪費的考核評比工作,形成了全員、全程、全方位的無死角督查體系,既弘揚了儉省節約的傳統美德,又培養了不吃零食、規范飲食的良好習慣。
在四學年的工作實踐中,全縣累計2300多人次參加營養餐膳食委員會、240多人次加入紀檢督查員隊伍、7000多人次加入“光盤督查小組”,另有25000多人次的在外務工家長通過遠程視頻通話方式監督營養餐制作的不同環節,確保質量、價格、菜單的統一,確保政府、學校、從業人員、家長、學生對營養餐高滿意度評價的統一。
十四五已經開局,碭山縣將在政府保障能力、食堂建設、管理手段、管理制度、供餐質量、學生食育等六方面推進“提質升級”,科學決策,精準實施,落實營養改善計劃管理長效機制,讓營養改善計劃真正成為政府放心、家長稱心、孩子開心、社會安心的幸福工程。(岳遠輪)